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我們翻譯成中央除處理器。 大型電腦,如 mainframe, 其 CPU 可以是幾層樓那麼大﹐但在 PC 上面的 CPU 只是一片比蘇打餅還要小的陶瓷片(不過﹐曾有一代 Pentium II 的 CPU 已經包裝得像一個盒子那樣了)。只要打開電腦﹐把風扇拿掉就可以一睹廬山真面目了。我們常問"您的機器是什麼型號的啊﹖"﹐其實問的多指CPU的型號。或許您聽過什麼 Intel 386﹐486﹐Pentium, Pentium II/III, P4 等CPU﹐他們所代表的可以說是不同生產年代(generations)。事實上,除了 Intel 的 CPU 外,還有很多其它牌子的 CPU 可供選擇。比方說:AMD, VIA, Motorola, Hitachi, 等等..
CPU 的功能如何呢﹖說來很複雜,主要為五個單元﹕

一﹐輸入單元
用來讀取給電腦處理的資料或程式
二﹐處理單元
用來執行計算﹔比較和判斷等運算功能
三﹐輸出單元
將電腦的運算結果和處理好的資料輸出
四﹐記憶單元
用來儲存資料或程式的地方
五﹐控制單元
按作業程序指揮上述單元的運作及交換資料通道的傳送
微處理器的性能衡量:
微處理器內部運算架構 位元處理能力 記憶體定位能力 工作時脈 製程技術 快取大小:快取的大小往往可以影響一台電腦的效能,如Pentium IICeleron的插以只不過是差在L2 cache而已,再相同時脈下,Celeron就差Pentium II一大截,而使市場上的風評不加,也使intelCeleron加上128kb L2 cache Celeron 的效能仍不及on board 512 kb L2 cachePentium II
 
微處理器演進史:
微處理器(CPU,有時被稱為「中央處理器」)向來被比喻微電腦的心臟或神經中樞是影響整部電腦執行速度及功能的最重要零組件,也主宰了電腦的世代交替,微處理器的發展過程等於是個人電腦演進史的縮影。一九七一年英特爾開發出稱為4004的第一顆微處理器,隔年又開發出運算能力加倍 8008,不過這兩顆微處理器都是用來裝在大型計算器上,體積很龐大,通常用於軍事單位或大型公司來處理公務的科技工具。
cpu的週期
一個CPU週期的動作可分為兩個週期,分別是指令擷取週期與指令執行
週期。指令擷取週期就是CPU將存放在記憶體內的指令抓到CPU內部
存放準備執行的時間;而指令執行週期則是CPU內部執行一個指令的時
間。

資料來源:
http://nt3.ftm.ks.edu.tw/pc/s123948465/cpu.htm

Albert Einstein 艾爾伯特‧愛因斯坦

艾爾伯特‧愛因斯坦 (Einstein, Albert) (1879-1955),猶太裔美籍物理學家,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他創立的廣、狹義相對論,和他那關於光子的大膽假設。
愛因斯坦在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出生於德國的烏爾姆鎮 (Ulm)。他有一位妹妹。 他一家在慕尼黑 (Munich) 經營一間小型電器廠。他到了三歲仍未懂得說話,但他在年幼時卻已明白深奧的數學概念。五歲時,有一次病倒了,他父親安慰他送了一個指南針給他,啟發了他對自然科學的好奇。他的叔叔是一位愛好數學的工程師,又是他數學的啟蒙老師,教授他代數和幾何。他的好朋友塔爾梅 (Max Talmey) 又送給他一些自然科學和哲學的書籍。十二歲他便自修學曉歐幾里得幾何 (Euclidean geometry)。由於生意屢次錯敗,全家便離開德國到意大利的米蘭 (Milan) 去。一年後,他到瑞士完成中學教育,隨後入讀蘇黎世的聯邦理工學院。他經常「走堂」來自修物理或練習小提琴。他在一九零零年畢業,但沒有教授願意推薦他在大學裏工作,他只好當私人導師或代課老師。一九零二年,他在伯爾尼的瑞士專利局謀得一職。一九零三年,他與在理工學院時的同學米列娃‧瑪麗克結婚,育有兩名兒子,但最終離婚收場,愛因斯坦其後亦再婚。
一九零五年,愛因斯坦以他那篇關於以粒子為單位的論文,取得了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同年,他發表了三篇論文,這些論文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至為重要。在這三篇論文中,第一篇探討布朗運動 (Brownian Motion)。在這篇論文中,他對於液體中隨意分佈的粒子的運動,作出了一些重要的預測。第二篇論文討論光電效應 (Photoelectric effect),其中提出了一項革命性的假設:光可以被視為一些個別地帶有能量的粒子。第三篇論文 Zur 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oerper 是關於移動中物體的電磁特性 (即後來的「狹義相對論」-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自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以來,科學家便一直在嘗試了解物質和輻射的性質,並設法解釋從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來觀察──即是一個靜止的和一個正在以均速移動的人同時作出觀察──輻射和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一九零五年年初,愛因斯坦發覺問題的癥結不在於關於物質的理論,而在於關於量度方法的理論。於是他發表了一套理論 "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而理論基於以下兩個假設:一、相對的原則: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的參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二、光速不變的原則:在真空的情況下,光速是一個宇宙常數。愛因斯坦對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的物理現象,作出一致而準確的描述,並不須用為物質、輻射和它們間的相互作用的性質,提出個別的假設。然而當時還沒有人明白愛因斯坦的論據。

在早期,愛因斯坦的主要贊助人是德國物理學家麥斯‧普朗克 (Max Planck)。在擔任過數個學術界的職位後,愛因斯坦於一九一三年被委任為柏林凱澤‧威廉物理學院的院長。一九一六年,他把「狹義相對論」推廣至任何坐標系而導出「廣義相對論」(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在那裡他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把引力、加速度和四維的時空連繫起來。他以此解釋在行星運動中出現的變化;這是從沒有人能正確解釋的。同時,他也預測了星光會在質量大的天體 (如太陽) 附近出現曲折。這項預測在一九一九年日蝕出現時獲得證實;日蝕成了傳媒爭相報導的新聞,而愛因斯坦的名氣也傳揚四海。在他的餘生中,愛因斯坦繼續進一步綜合他的理論。他獲得累累的榮譽獎項,包括一九二一年因光電效應研究方面的貢獻而贏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和平主義和猶太主義是愛因斯坦支持的兩個社會運動。當亞道夫‧希特勒於一九三三年成為德國總理時,愛因斯坦立刻決定離開德國,前往美國,並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研究學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工作。一九三九年,愛因斯坦聯同幾位物理學家,一同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和德國政府也很可能會研製原子彈。後來他發覺德國人並未研製原子彈,希望及時去信羅斯福總統要求停止使用,可惜總統未及拆閱已經與世長辭,新總統下令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他的理論 E=mc2 被驗證了,但可能由於內疚,愛因斯坦在宣揚全球裁減軍備及世界政府的事業上非常活躍。他的著作包括《相對論:狹義與廣義》(1916)、《我眼中的宇宙》(The World As I See It) (1934),和與波蘭物理學家利奧波德‧因費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演變》。
愛因斯坦在一九五五年四月被診斷出患有主動脈瘤,十八日午夜在睡夢中感到呼吸困難,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溢血,卒於普林斯頓。雖然他在政治和社會方面亦有其影響力,但是他的最大興趣仍是在科學方面,因為他經常說:「只有了解宇宙的本質這學問才有恆久的意義。」

Edison 愛迪生



愛迪生(Edison,1847~1931)從小就是一個過動兒,也就是當今教育心理學中所說的典型的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這種類型的孩子好奇心十分旺盛,經常有許多奇怪的行動,無法融入團體生活。容易不安、情緒不穩定,無法承受壓力。當接近考試時,就會舉止粗暴,即使想要讓他學習,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硬逼迫他或是用強硬的手法管教,很可能造成令人不堪設想的後果。
在學校教育制度健全、嚴格要求遵守集團規定的日本和德國等國家,這種孩子很容易成為問題兒童,無法適應,往往會被嚴格管教。結果就變成對社會不滿,整天沉迷酒色或是淪為罪犯等。
愛迪生誕生時的美國,剛好處於建國七十年的道德、教義上的嚴格時代,所以,在小學的教育上也十分嚴格。當然,少年愛迪生根本無法適應學校的生活。
他經常抓著身邊的大人問「為什麼」、「為什麼」,如果無法得到令他滿意的答案,他就不停的追問下去。總之,無論對任何事都會追根究底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纏著大人不放,使大人根本沒辦法做事。因此,周圍的大人也覺得他是個「吵鬧的孩子」,而討厭他。
有好幾個關於他「調皮」的故事。
他想要瞭解火為什麼會燃燒,就在倉庫內試驗,結果發生了火災。
他想要實驗為什麼橋可以支撐過橋者的體重,就是,在小河上架了一座小橋,在想試試是否真的可以支撐自己的體重而站在橋上時,橋斷了,他立刻掉進水中。
有一次愛迪生失蹤了,大家著急的四處尋找,結果是,他一直雞窩裡抱著雞蛋,連飯也不吃。因為他想知道人是否也可以溫雞蛋、成功的孵出小雞。
媽媽不放棄他
小學的老師一點都不喜歡「完全不天真可愛」的愛迪生,根本不理會他。
愛迪生的母親對學校和教師不試圖瞭解孩子優點感到十分氣憤,因此,愛迪生只在學校讀了三個月,就沒有再去學校讀書。
母親開始在家庭中教育愛迪生。她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他在做事時,有著驚人的集中力。由於發現到愛迪生的這項優點,即使別人責怪「你的孩子怎麼這樣子!」時,她經常挺身而出,保護愛迪生。
車廂中的實驗
媽媽送給他一本自然科學書《自然實驗哲學》,啟蒙了愛迪生,他對科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將家中地下室的一角改成實驗室,開始認真投入有關電力和化學的實驗。
由於進行大規模的實驗需要更多的金錢,於是,愛迪生為了賺錢,從十二歲開始在Grand Trunk鐵路的支線上賣報。十五歲時,為了賺更多的錢,他用放在車廂內的印刷機開始印刷發行《Grand Trunk》週報。這是世界上第一份火車報。但並不是鐵路公司發行的報紙,而是愛迪生在獲得鐵路公司許可的情況下自行發行的報紙。
靠報紙的發行籌措到資金的愛迪生,將在老家波特修龍與底特律之間每天往返一次的列車貨車廂空地,變成了自己的化學實驗室。
有一次,剛好在火車轉彎時,由於離心力的關係,實驗中的裝置倒了,立刻燒了起來。 火車立刻停了下來,在大家拼命搶救下才滅了火。
列車長雖然認同和肯定工作認真、求知欲強烈的愛迪生,但對他將化學實驗道具搬到行走的火車上做實驗的危險行為卻很有意見,看到他竟然因此引起火災,立刻火冒三丈,將愛迪生好不容易買到的貴重實驗道具丟出車外。
因為火車上的火災而大發雷霆的列車長為了懲罰愛迪生,用力的毆打他,當時,很不幸的打到了愛迪生的右耳,由於過度用力,振動導致耳膜破裂。有人認為這是造成愛迪生重聽的原因,但事實上是因為中耳炎等疾病引起的。
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愛迪生了重聽,在他成名後,在出席大型公眾場合時,他都會將重聽的耳朵靠外側。

輸電事業的失敗

愛迪生一輩子的發明超過兩千項,但大部分都是在三十歲到四十歲的期間所完成的。
在四十四歲於西奧倫治發明電影技術後,除了五十三歲時發明的鹼性電池以外,雖然他仍然有為數眾多的發明,卻很少有重要的項目。
最具象徵性的,就是在發明電燈後開始進行的輸電事業的最終失敗。
1882年,愛迪生35歲,為了普及白熱電燈,他開始創建輸電事業,在紐約建造了中央發電廠。設置了用二百馬力蒸氣動力驅動的巨型發電機「首長夫人」,開始輸送直流電。最初只能供應四百個電燈的電量,在一年之後,擴大至一萬個,實現了電燈取代瓦斯燈的時代。
但愛迪生所輸送的直流電,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最後敗給了西屋公司特斯拉的交流電系統 (註 1)。
電流有直流和交流之分,兩者的電力相同。因此,在輸電過程中的損耗就是問題所在。這種熱量的損耗與輸電電流的平方成正比,由於直流電無法增加電壓(由於電力=電壓×電流),因此,必須增加電流,熱量損耗也必然增加。
交流電可以藉由變壓器將電壓設定在高值,所以,可以減小電流,熱損耗也比較少。
熱損耗大,只能供應發電廠周圍電力的直流輸電的效率很差。只有低電流高壓輸電的輸電方式才能供應全美國的電力。
交流和直流的技術差異、經濟效果的差異十分明顯,但愛迪生電力公司卻頑固的堅持不交流電化。相反的,還與西屋公司為了爭奪專利權而進行法律抗爭。
人心逐漸背離愛迪生,發電廠也因為直流電的不利因素迅速下滑。
在愛迪生的晚年,由於一般發明的停滯,以及這項輸電事業的失敗,導致了巨額借款,愛迪生的公司「愛迪生總電力(Edison General Electric)」受到了摩根商會的支配,並將愛迪生的名字從公司名中去除,最後被趕出了公司。
後來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營業額超過一千億美金、世界屈指可數的大企業)接手了愛迪生的公司。
資料來源: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know/phystory/Edison.htm

Steve Jobs 史蒂夫喬布斯





史蒂芬保羅喬布斯 (生於1955年2月24日)是美國的 商業巨頭和發明家 。 He is well known for being the co-founder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Apple .他是眾所周知的作為創始人之一和首席執行官的蘋果 。 Jobs also previously served as chief executive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 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n 2006, following the acquisition of Pixar by Disney.喬布斯還擔任過首席執行官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他成為會員, 董事會的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在2006年之後,迪斯尼收購皮克斯。
In the late 1970s, Jobs, with Apple co-founder Steve Wozniak , Mike Markkula , [ 11 ] and others, designed, developed, and marketed one of the first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lines of personal computers, the Apple II series .在70年代後期,喬布斯和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 , 邁克馬庫拉 , 等人設計,開發和銷售一體的商業上成功的第一線的個人電腦, 蘋果II系列 。 In the early 1980s, Jobs was among the first to see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mouse -drive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hich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Macintosh . After losing a power struggle with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 1985,  Jobs resigned from Apple and founded NeXT , a computer platform development company specializing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business markets.在20世紀80年代初,喬布斯是最早看到的商業潛力的鼠標驅動的圖形用戶界面 ,而導致創作中的Macintosh 。權力鬥爭中失敗後與董事會於1985年, [14 [15從蘋果和喬布斯辭職創辦NeXT公司 ,一個電腦平台開發公司,專門從事高等教育和企業市場。 Apple's subsequent 1996 buyout of NeXT brought Jobs back to the company he co-founded, and he has served as its CEO since 1997.蘋果隨後的96年買斷明年帶來了就業機會,他的公司共同創立的,他一直擔任其首席執行官 1997年以來。
In 1986, he acquired the computer graphics division of Lucasfilm Ltd which was spun off as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 [ 16 ] He remained CEO and majority shareholder until its acquisition by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n 2006.  Jobs is currently a member of Disney's Board of Directors . 1986年,他獲得了計算機圖形部門的盧卡斯影業有限公司是分拆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 [16]他仍然總裁和大股東直到收購沃爾特迪斯尼公司於2006年。 [喬布斯是目前成員迪斯尼公司董事會 。
Jobs' history in business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symbolic image of the idiosyncratic, individualistic Silicon Valley entrepreneur,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and understanding the crucial role aesthetics play in public appeal.喬布斯的歷史業務貢獻良多,以象徵性的形象,特質,個性化的矽谷企業家,強調了重要性, 設計和美學的理解發揮的關鍵作用在公眾的吸引力。 His work driv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that are both functional and elegant has earned him a devoted following.駕駛著他的工作的發展產品,功能和優雅為他贏得一股熱潮。
Jobs is listed as either primary inventor or co-inventor in over 230 both awarded patents and patent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a range from actual computer and portable devices to user interfaces (including touch-based), speakers, keyboards, power adapters, staircases, clasps, sleeves, lanyards and packages.無論是喬布斯被列為主要發明人或共同發明都獲得超過 230項專利和專利申請相關的範圍從實際的計算機和便攜設備的用戶界面(包括觸摸式),揚聲器,鍵盤,電源適配器,樓梯,扣,袖口,掛帶和包裝。


資料來源: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en&u=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ve_Jobs&ei=ajSjTIoVk9a1A6TQwPoG&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1&ved=0CCwQ7gEwAA&prev=/search%3Fq%3Dsteve%2Bjobs%26hl%3Dzh-TW%26sa%3DG%26biw%3D1003%26bih%3D533%26prmd%3Dvilfd

John Von Neumann 馮諾曼


Neumann(1903-1957),匈裔美籍數學家,生於布達佩斯,卒於華盛頓特區。他是廿世紀少見的數學科學通才,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的基本貢獻。

Von Neumann 是猶太人。原姓 Neumann,因為父親買下爵位,才加上貴族專稱的「von」。他自幼穎異,記憶力過人,對數學有驚人的天份,但父親希望他從商,幾經折衝,他同時在布達佩斯大學學數學,又在柏林大學學化學(後轉到蘇黎士學化工)。但即使在蘇黎士,他仍與知名數學家 Weyl 與 Polya 交遊。Polya 曾經這樣描述 Von Neumann
「他是我唯一害怕的學生。在課堂如果我提出一個當時未解的問題,通常他在下課後就會直接來找我,給我幾頁完整的解答。」
1926年 Von Neumann 以一篇集合論的論文獲得布達佩斯大學的博士學位,然後以 Rockefeller 獎學金前往哥廷根大學跟隨 Hilbert 作博士後研究,並在柏林,漢堡講學。Von Neumann 在廿餘歲時已經是數學圈中公認的年輕天才。

1930年 Von Neumann 應 Veblen 之邀,到普林斯頓大學客座,1931年普林斯頓大學即授予教授職位,1933年他成為新成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終身職院士。Von Neumann 的家庭宴會在普林斯頓非常熱鬧知名,這在數學家中是很少見的。

綜論 Von Neumann 的數學成就,大致如下:

(1)初期工作以數理邏輯(尤其是公設集合論)、測度論、實分析為主。
(2)在《Mathematische Grundlagender Quantenmachanik》(1932)中, Von Neumann 為當時的量子力學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自1929起,Von Neumann 即從事算子代數的先驅性工作,在1930-40年間 Von Neumann 與 Murray 為後來所謂的 Von Neumann 代數寫下系列基本的文章。
(4)Von Neumann 為對局論的發明人,他首先証明零和對局的 minmax 定理,並與 Morgenstern 合著《對局論與經濟行為》,對社會科學、生命科學影響深遠。
(5)Ergdic(遍歷性)定理的証明(1938)。
(6)Von Neumann 對應用數學的興趣,從流體力學始,並對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產生莫大的興趣。而對他而言,數值計算是最可能的「實驗」方法,這也使 Von Neumann 成為今日電腦之奠基者,並因此發展 cellular automata 的理論。
另外 Von Neumann 也是氫彈的催生者,1940年起他即熱心參與美國的各項國防計劃或實驗室,也因此獲得各式各樣的數學或非數學的獎章。

資料來源:http://episte.math.ntu.edu.tw/people/p_von_neumann/

Bill Gates 比爾蓋茲


1955年10月28日,比爾·蓋茲出生於美國西海岸華盛頓州的西雅圖的一個家庭,父親威廉·亨利·蓋茲(William Henry Gates, Sr.)是當地的著名律師,他過世的母親瑪麗·蓋茲(Mary Gates)是學校的教師,他和兩個姐姐一塊長大。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Lakeside School),在湖濱中學蓋茲認識了比他高兩個年級的保羅·艾倫,比爾·蓋茲是一名出色的學生,在他13歲時候就開始了計算機編程,而且以極端個人主義聞名;根據他的一名高中同學的回憶,比爾·蓋茲曾斷言自己會在25歲時成為億萬富翁。在1970年代,還在哈佛大學讀書的蓋茲與夥伴保羅·艾倫一起為Altair 8800電腦設計Altair BASIC解譯器。Altair是第一台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個人電腦,而BASIC語言是一種易用易學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蓋茲與艾倫所開發的BASIC版本就是後來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統的基礎,而後者又是微軟公司早期成功的關鍵。Microsoft Basic後來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並逐漸演變成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在1970年代早期,比爾·蓋茲寫了一封著名的《致愛好者的公開信》,震驚了計算機界。比爾·蓋茲在公開信中說:「有誰會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來做這些專業的工作?什麼樣的愛好者可以為他的產品投入三年的開發時間,並且發現所有的錯誤、編寫文檔以及免費發佈這個產品?」比爾·蓋茲宣稱計算機軟體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計算機愛好者們不應該在不獲得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意複製電腦程序。當時的計算機界受到駭客文化影響,認為創意與知識應該被共享。比爾·蓋茲隨後離開校園,一手創辦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微軟公司,並逐漸將軟體產業化。
但是比爾·蓋茲的商業手法往往召至非議,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來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計劃進入個人電腦市場,並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個人電腦。IBM需要為自己的產品尋找合適的、基於英特爾x86系列處理器的操作系統。IBM在與另一家公司簡短談判後找到了微軟,據稱微軟在手上沒有任何籌碼即提出DOS一詞。而微軟則又在未告知自己正在與IBM談判的情況下,靠關係找到了西雅圖電腦公司,以據說是5萬美元的價格向該公司購買他們所開發的操作系統(微軟的支持者稱,當時微軟與IBM有協議,規定微軟不得向外界透露談判事宜)。微軟將該軟體更名為PC-DOS,再授權IBM使用該操作系統。微軟還與其他電腦生產商談判,將經過更改後的MS-DOS系統安裝到每一台新電腦上。事後西雅圖電腦控告微軟在未告知事實的情況下以極低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產品,但是雙方最終達成庭外和解。
1980年代中期比爾·蓋茲對光盤作為數據儲存媒介的前景感到樂觀,因此積極推廣CD-ROM。
微軟發佈Windows 1.0時,蘋果電腦認為與其產品有相似的GUI。結果兩者達成一項許可,給微軟使用和再許可Windows 1.0衍生作品的權利。後來微軟發佈了Windows 2.03和Windows 3.0,蘋果電腦認為這些版本超出了那項許可,侵犯了它的版權,於是提起訴訟。地區法院裁決因缺乏實際一致性(virtual identity)而不構成侵權。蘋果的上訴被第九巡迴上訴庭駁回。
比爾·蓋茲的聲譽因1990年代末美國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軟壟斷的案件而再度受損。蓋茲也被指控商業行為不檢點。比爾·蓋茲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領導下,微軟公司的很多商業行為違反了美國的法律。
2000年1月13日史蒂夫·巴爾默成為微軟首席執行官,而蓋茲為自己創立一個新角色「首席軟體架構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茲完全退出管理層讓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巴爾默全權控制微軟。
在私生活方面,比爾·蓋茲在1994年1月1日美琳達·法蘭奇結婚。他們育有2女一子:珍尼佛·凱瑟林·蓋茲(1996年)、羅裡·約翰·蓋茲(1999年)和菲比·阿黛爾·蓋茲(2002年)。
比爾·蓋茲不僅專注於計算機、軟體企業,對生物技術也很有興趣。他是ICOS公司ICOS)的董事長,這是一家專注於蛋白質基體小分子療法的公司。比爾·蓋茲還成立了Corbis公司Corbis),它正在研究開發世界最大的可視信息資源之一–來自於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藝術及攝影作品綜合數字檔案。
比爾·蓋茲寫了兩本書《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與《未來時速》(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其中1995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一書曾連續七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F%94%E5%B0%94%C2%B7%E7%9B%96%E8%8C%A8

Herman Hollerith 赫爾曼霍爾瑞斯


赫爾曼霍爾瑞斯 (1860至1929年):霍爾瑞斯簡要普查工作辦公室在運行到1880年人口普查。 This experience, along with some advice from mentor John Shaw Billings, convinced him that the Census Office desperately needed a better way to tabulate census data than hand counting.這方面的經驗,以及一些諮詢意見導師約恩肖比林斯,使他確信,政府辦公室急需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製表普查的數據比手工計票。 Hollerith was able to invent a device that did just that: an electric tabulating machine.霍爾瑞斯能夠發明一種裝置,就是這樣做的:一電動製表機。
Herman Hollerith was born to German immigrants in Buffalo, NY in 1860.赫爾曼霍爾瑞斯出生德國移民在紐約州水牛城於 1860年。 His early education was rocky, but he was eventually able to enroll at 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in 1875.他的早期教育是岩石,但他最終能夠參加在紐約市立學院於 1875年。 He graduated from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Mines in 1879, impressing one of his professors, WP Trowbridge, so much that the man asked Hollerith to become his assistant.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礦業學院在1879年,他的一個印象深刻的教授,可濕性粉劑特羅布里奇,這麼多,該名男子要求霍爾瑞斯成為他的助手。
Hollerith followed Trowbridge to the 1880 census, where he worked as a statistician.霍爾瑞斯其次特羅布里奇到1880年的人口普查,在那裡他擔任統計員。 It was from his experiences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that census that Hollerith realized the need for a better way to count results.這是從他的經驗,在處理該普查霍爾瑞斯認識到需要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計算結果。 Billings suggested a device similar to the Jacquard loom, an automatic weaving machine that is controlled by specially coded punch cards, might be used to automate the count.比林斯提出了類似的裝置提花織機,自動編織機,是由特殊編碼打孔卡,可用於自動計數。
Hollerith seized on the idea of punch cards, designing a machine that used the location of holes on each card to tally not only overall numbers but also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en cross-tabulations.霍爾瑞斯抓住了思想的穿孔卡片,設計一台機器所使用的每一個位置上的孔卡不僅符合整體數字,但也有其個別特性,甚至跨統計表。 He tested his new machine in Baltimore in 1887, the same year the hand-counted 1880 census was finally completed, and was successful enough that he won a contract from the Census Office when it reopened for the 1890 census.他測試他的新機器在巴爾的摩於 1887年,同年手算1880年的人口普查終於完成,並成功的,因此他贏得了一份合同,普查辦公室重新開放時,為 1890年人口普查。
霍爾瑞斯的電動鈔票機是一個偉大的成功。 They appreciably reduced tabulation time for the 1890 census while providing more statistics at a lower cost for processing.他們明顯減少製表時間為 1890年人口普查,同時提供更多的統計數據以較低的成本進行處理。 His success in 1890 led to contracts with foreign governments, eager to use his devices.在1890年率領他的成功與外國政府的合同,渴望用他的裝置。 Hollerith machines were used in 1891 for censuses of Canada, Norway, and Austria; railroad companies used them to calculate fare information.霍爾瑞斯機器中使用了1891年的人口普查,加拿大,挪威和奧地利鐵路公司用它們來計算票價信息。
1896年,霍爾瑞斯形成了製表機公司,開店,在喬治城附近的華盛頓特區。 He provided machines for the 1900 census count, but had greatly raised his leasing prices.他提供的機器為 1900年人口普查的數量,而且大大提高了他的租賃價格。 Hollerith, secure in his monopoly over the technology, knew that the Census Office would have to pay whatever he demanded.霍爾瑞斯,確保在他的壟斷了技術,知道政府辦公室將要付出什麼,他問道。 It did, but when the office became the permanent Census Bureau in 1902, it began to explore other options.它做了,但是當 Office成為永久人口普查局在1902年,它開始探索其他的選擇。
Barely skirting patent restrictions, Census Bureau employees were able to create their own tabulating machine, more advanced than Hollerith's, in time for the 1910 census.勉強繞過專利的限制,人口普查局的員工們能夠創建他們自己的製表機,更先進的比霍爾瑞斯的,在時間為 1910年人口普查。 Census Bureau technician James Powers was able to secure the patent for this machine, and he started his own machine tabulation company in 1911.人口普查局的技術員詹姆斯權力能夠確保本機的專利,他開始了自己的製表機公司於 1911年。 Hollerith's company, which had changed its name to the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after a merger, was practically run out of the market.霍爾瑞斯的公司,該公司已更名為電腦製表記錄公司合併後,幾乎耗盡了市場。
1918年,托馬斯沃森,有作為的推銷員,加入了電腦製表記錄公司的一位主管。 Although he and Hollerith did not get along, he revolutionized the way the company was run and transformed it into a successful enterprise once again.雖然他沒有和霍爾瑞斯相處,他徹底改變了該公司運行中加以改造成一個成功的企業一次。
Although Hollerith worked with the company he founded as a consulting engineer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21, he became less and less involved in day-to-day operations after Watson came on board.雖然霍爾瑞斯曾與他創建的公司作為諮詢工程師,直到他1921年退休,他變得越來越少,參與日常的日常運作後,沃森來到船上。 Hollerith retired to his farm in rural Maryland, where he spent the rest of his life raising Guernsey cattle.霍爾瑞斯退休回到他的農場在農村馬里蘭州,在那裡他度過了他一生中休息養根西島牛。 He died of a heart attack in 1929.他死於心髒病發作於 1929年。
As for the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in 1924, the resurgent enterprise changed its name to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r IBM.至於電腦製表記錄公司,在1924年,復甦的企業更名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IBM。

資料來源: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en&u=http://www.census.gov/history/www/census_then_now/notable_alumni/herman_hollerith.html&ei=Yy6jTIKEO4yuvgPaxNTbAw&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3&ved=0CDIQ7gEwAg&prev=/search%3Fq%3DHerman%2BHollerith%26hl%3Dzh-TW%26biw%3D1020%26bih%3D533%26prmd%3Dio